基隆嶼驚喜 發現瀕危日本翻白草


【MUZIK AIR】與你分享更多與音樂相關的大小事,讓所有人都能毫無障礙的接觸美好音樂。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,【TAIPEI英文季刊電子報】給你流行話題、美食景點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。
無法正常瀏覽圖片,請按這裡看說明  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,請按這裡線上閱讀
新聞  健康  財經  追星  NBA台灣  udn部落格  udnTV  讀書吧  
2019/05/20 第4087期  |  訂閱/退訂  |  看歷史報份 udn.com聯合新聞網
今日爆報 基隆嶼驚喜 發現瀕危日本翻白草
新聞提要 玉山塔塔加遊憩區 闢布農文學步道
新北鼓藝節特展 製鼓大師父子擂動傳承
台南蘇丁受行醫館 地方盼列古蹟
破瓦殘跡中 搶救老台南回憶
 
基隆嶼驚喜 發現瀕危日本翻白草
記者邱瑞杰/基隆報導聯合報
基隆鳥會人員在基隆嶼發現日本翻白草,這種植物在日本被列為瀕危植物。

「台灣龍珠」基隆嶼即將開放民眾登島參觀,長期在基隆嶼從事生態調查的基隆鳥會指出,鳥會及合作夥伴10多年的統計,發現基隆嶼島上植物超過140種,分析原因是距離本島近,物種散播容易,加上島嶼高低起伏大,形成多樣微棲地環境,最近還發現1株在日本列為瀕危植物的日本翻白草,讓人驚喜。

基隆嶼早年是軍事管制區,2001年曾開放登島遊覽,後來因為碼頭一再被颱風毀壞封島,市府在2017年爭取經費修繕,原定去年開放,結果颱風又攪局,碼頭、步道受損,再次整修後預計最快下月開放,基隆嶼將比照龜山島營運模式,登島每人收100元,搭船費用另計。

基隆鳥會長期在基隆嶼做生態調查,相關資料是市府製作基隆嶼生態解說牌重要素材。市府交通旅遊處將在開放登島前完成解說牌設置,讓民眾不只看熱鬧,更能看門道。

基隆鳥會常務理事沈錦豐昨天指出,到基隆嶼原本可以看到「10個基隆」,近期又在島上發現植物基隆天胡荽,變成「11個基隆」;原先10個基隆為從海上欣賞基隆山、基隆港、基隆市、踏上基隆嶼及在島上尋找6個以基隆為名的植物,包括基隆蠅子草、基隆筷子芥、基隆早熟禾、基隆短柄草、基隆澤蘭和基隆野山藥。

基隆鳥會表示,基隆嶼因地形特殊,植物種類不少,讓動物能賴以生存,因此種類也不少,目前已知有1級保育類遊隼繁殖,也有成群白腹鰹鳥在北側岩壁棲息,岩鷺及藍磯鶇則是島上「原住民」,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外來種家八哥也由本島擴散到基隆嶼定居。

昆蟲部分除了稀有的遷移性種類亞東細蟌、長尾蜻蜓、紅脈蜻蜓、燕藍灰蝶及紋黃蝶,還有多種寄主關係動植物,如雙標紫斑蝶和羊角藤、旖斑蝶和鷗蔓、絨毛芙蓉蘭等,都是生物多樣性很好的解說題材。

爬蟲類「明星」是鉛山壁虎,在島上廢棄崗哨內會有上千顆鉛山壁虎卵的壯觀景象,另外還有臭青公、赤背松柏根、中國石龍子、翠斑草蜥等。

玉山塔塔加遊憩區 闢布農文學步道
記者賴香珊/南投報導聯合報
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南投縣府合作,在塔塔加遊憩區打造「布農文學步道」,將布農文化、傳統、詩歌和小品文學等元素透過巧思設計,融入步道沿途小徑與觀景台,遊客看風景時也體驗原民人文風貌。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,南投文化局前年提出「文學步道」建置合作計畫,經多次洽談,選在最受遊客歡迎的塔塔加遊憩區,耗費2年實地會勘、開會研商,入口意象 ......
新北鼓藝節特展 製鼓大師父子擂動傳承
記者張曼蘋/新北報導聯合報
新莊響仁和鐘鼓廠師傅王錫坤(灰衣)與兒子王凱正(黑衣)合演鼓曲,傳遞傳承意涵。

2019新北市國際鼓藝節系列活動「新莊响仁和文化特展」昨開幕,由新莊响仁和鐘鼓廠第二代師傅王錫坤與兒子王凱正合演鼓曲「傳者之心」,為活動揭開序幕,這是父子倆首度同台演出,他們除了希望藉由演出,傳達「傳承」意涵外,也盼能夠喚起外界對傳統產業的關注。

「態度是製作一顆好鼓的關鍵!」王錫坤昨在開幕茶會上賣力演出,他認為,所謂的「傳承」不只是傳承工藝,傳承師傅工作的態度更是最重要的事情,此次特展除了將經年累月的傳統製鼓技巧分享給大家,特展中也嘗試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,讓來自不同觀點的藝術角度及媒材,一起激盪出跨界作品。

王錫坤說,特展期間也提供導覽解說與語音導覽設備,希望能讓民眾「看見」新莊响仁和3個世代的傳承,進而更加重視文化的延續與保存。

新北市文化局長蔡佳芬表示,特展除了向大家展現响仁和的歷史、製鼓的過程外,也將透過多媒體互動遊戲,讓大小朋友們在遊玩時,能體會鼓的細膩與溫暖;這次也推出「導覽及鼓玩意DIY活動」,在導覽志工解說下認識新莊鼓,還可體驗製鼓的樂趣,特展從即日起至6月5日都在新莊文化藝術中心藝術廳展出。

台南蘇丁受行醫館 地方盼列古蹟
記者修瑞瑩/台南報導聯合報
台南鐵路地下化拆除工程加緊進行中,位在青年路口附近的台南昔日名醫蘇丁受診所,雖然未受波及,但在斷垣殘壁中顯得孤寂,地方上正發起保存這棟老建物,為地下化拆遷留下一些歷史痕跡。 老診所歷經風霜顯得殘破,但屋內仍留有當年老醫師看診時的針頭、藥品等器具,據悉目前產權為私人所有,在周邊都已被拆除情況下,老屋前景堪憂。 台南文化守護行動成員 ......
破瓦殘跡中 搶救老台南回憶
記者修瑞瑩/台南報導聯合報
台南鐵路地下化路段旁的地藏王神像今年2月移往中西區安奉,圖為當時民眾夾道跪拜。圖/台南文化守護行動提供

台南鐵路地下化拆除工程逐步進行,仍有一群人試圖搶救附近歷史文化殘跡,在新樓醫院前方的地藏王菩薩小廟被拆除,鐵道局原本要就地火化神像,消息傳出後,在熱心民眾奔走下,將神像移往中西區的萬福庵地藏王祠,移神當天居民夾道跪送,並高喊「以後有機會再回來」,氣氛感傷。

據悉,該廟旁原有平交道,多年前發生過臥軌死亡意外,地方不平靜 ,當地民眾才奉迎來地藏王菩薩,成為附近居民信仰的一部分。

台南文化守護行動者之一的陳怡伶說,如果在拆遷的過程,能同時兼顧居民的信仰與情感寄託等,也許會讓拆遷順利些。

台南鐵路地下化拆遷抗爭行動持續多年,本月初針對不願搬遷的住戶展開強拆,熱心民眾張明山等人提出拆除地點有清代的張家古井,主辦的鐵道局考量後決定暫緩。

張明山說,鐵道多年來已是居民生活的一部分,除了張家古井,日治時期的運糖小火車、蘇家的收租厝和蘇丁受老宅等,都是台南歷史的重要記憶。

還有台灣西幹線鐵道的極西點,位於拆遷的路段中,青年路交叉口附近的一處彎道,可惜這些都沒有完整的紀錄,將隨著拆遷而消失,成為歷史空白的一段。

文史界認為,台南市的開發從鐵路地下化到南山公墓,都遭到民眾反對,主事者不能只想用怪手剷除了事,被視為開發阻礙的都是台南歷史的一部分,要拆也該經過完整的調查與保存,留下歷史軌跡,才不愧是文化首都。

「非韓不投」的死忠鐵粉到底是哪些人?
四月底高雄鳳山挺韓大會,延續選前韓國瑜造勢的基調,出席韓粉依舊熱情高昂,但現場年輕面孔少了,以中老年人居多。最高峰至多六、七千人出席,跟選前韓造勢動輒五萬到十萬人潮有相當落差。韓粉變少了嗎?

一天不運動就受不了?小心運動成癮症上身!
你知道毒癮及菸癮,你也很可能聽過賭博成癮、網路成癮、酗酒及囤積癖,但有一種你可能不知道:運動成癮。運動成癮者非常注重鍛鍊身體,並且會過度運動到傷害自己的身心。
 
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「聯合線上公司」或授權「聯合線上公司」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,
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。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,請【
聯絡我們】。
  免費電子報 | 著作權聲明 | 隱私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udnfamily : news | video | money | stars | health | reading | mobile | data | NBA TAIWAN | blog | shopping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