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活進行式】何敬堯/菁桐古道的魔神仔洞


無法正常瀏覽圖片,請按這裡看說明  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,請按這裡線上閱讀
新聞  健康  財經  追星  NBA台灣  udn部落格  udnTV  讀書吧  
 
2019/05/16 第4450期
 
精彩內容
 
今日繽紛 【生活進行式】何敬堯/菁桐古道的魔神仔洞
【青春名人堂】林力敏/在監獄裡演戲
 
 
 
今日繽紛
 
【生活進行式】何敬堯/菁桐古道的魔神仔洞
文□攝影/何敬堯 圖/小G瑋(/聯合報

探查筆記

魔神仔,大名鼎鼎的台灣妖怪,在民間流傳已久。如果人類闖進山林,很容易被魔神仔捉弄,迷失方向,甚至被「牽」去不知名的地方。失蹤者被找到的時候,嘴裡可能塞滿牛糞、泥土等等穢物。遭遇魔神仔的人,對於魔神仔的形象有各種說法,有的人說魔神仔像小猴子,有人說魔神仔身體青綠,甚至可能穿紅衣、戴紅帽。不過,最一致的說法則是說魔神仔身材矮小。

儘管魔神仔只是鄉野怪談,但因為新聞媒體只要報導登山客迷路失蹤,就經常提及魔神仔,使得魔神仔的名聲愈來愈響亮。經過新聞、網路等等方式推波助瀾,魔神仔成為今日台灣人普遍熟知的山中精怪。

魔神仔的學術研究,首推林美容、李家愷合著的《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》(2014),此書前身是李家愷的碩士論文《台灣魔神仔傳說的考察》(2010)。這兩部論述都以多年的田野調查為基礎,同時爬梳古文獻,追索魔神仔傳說的蛛絲馬跡。根據李家愷的調查,台灣最早在1899年的《台灣日日新報》就有魔神作祟的事件。

台灣魔神仔的形象是什麼?淵源為何?一直以來,關於魔神仔的故事眾說紛紜,難以釐清真相。但是,林美容、李家愷將魔神仔怪談抽絲剝繭,總算讓虛幻的魔神仔產生了學術化的「實體」。他們的調查,建立了台灣妖怪研究的重要典範。

雖然魔神仔的行蹤飄忽,不可能想見就見,但其實常常有地名會冠上「魔神仔」的名號。根據《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》的調查,台北、新北、台南都有地名與魔神仔相關。其中,又以平溪菁桐古道的「魔神仔洞」最為知名。

我對菁桐古道的魔神仔洞仰慕已久,卻遲遲沒有造訪。我以為魔神仔洞位於深山,很難輕易抵達。等到實際走了一遭,才發現魔神仔洞的登山路線沒有想像中困難。

通往魔神仔洞的路上都有指標,山徑也有石階梯、橋梁可以走。從菁桐車站出發,經過菁桐坑登山口,只需要走大約二十到三十分鐘的路程,就能順利抵達目的地。儘管如此,古道仍屬偏僻,山路可能會有蛇蟲出沒,小徑泥濘濕滑,建議還是備齊登山裝備再爬山,會比較安全。

其實,菁桐古道的魔神仔洞有兩處,這兩處距離不遠,分別位於岔路的兩端(由菁桐坑登山口往上爬會遇到的岔路)。

其中一處,洞口前安置一個木柱,上面寫著「魔神仔洞」四個大字。另一處的魔神仔洞,洞口前沒有任何說明物,只有在岔路的指路木牌有標示魔神仔洞的方向。不過,怪異的是,有木柱的那處洞口,指路木牌只有標明「三坑山」,並沒有寫到魔神仔洞。因為兩處洞口分別有木柱、指路木牌的標示,所以我認為這兩處應該都能稱為魔神仔洞。

魔神仔洞名稱的由來,根據李家愷調查,有兩種可能:其一,昔日行走古道的人會在此洞中過夜,山下人們常打趣地說他被魔神仔捉走,其實人只是安睡洞中,因此洞口就被稱為魔神仔洞。其二,此地常起霧,霧氣朦朧,魔神仔容易出沒,此洞故被稱為魔神仔洞。

魔神仔洞是天然形成的嗎?實際觀看這兩處洞口,人工痕跡非常清楚,很明顯是人造的洞口。平溪曩昔是礦業發達之地,所以有一個說法是,魔神仔洞是礦業留下來的遺跡,也許是輕便鐵道的路線,讓台車可以通過。不過,這些洞口都偏小,台車能否順利通過,我無法肯定。也許,魔神仔洞只是方便人們穿越山丘的小通道而已?但是,這些說法都沒有更進一步的證據可以佐證。

魔神仔洞的真相,仍然隱藏在迷霧中。

尋幽線索

魔神仔洞:位於菁桐古道,可以由菁桐車站出發,從菁桐坑登山口往山上走,遇到岔路時,會有新北市政府設置的指路木牌。往三坑山的方向,可以抵達寫有「魔神仔洞」的木柱的洞口。往魔神仔洞的方向,則能抵達另一處魔神仔洞。

摘自聯經出版《妖怪臺灣地圖:環島搜妖探奇錄》

【青春名人堂】林力敏/在監獄裡演戲
林力敏/聯合報
2012年秋季我入獄服刑。

從台北搭囚車南下,自由隨落日漸昏,我踏入森嚴獄門,鏗啷,與外界斷絕聯繫。我沒犯法,是要當兵──不少人把服役與服刑相提並論。我是政戰預官,剛進成功嶺營舍就被斥罵,急忙脫便服換軍服,把面目與尊嚴一併脫下。晚餐的芥菜裡埋伏一根陰毛,超震撼開場。

從軍不得兒戲,我卻發覺常在演戲。大家臥倒單戰場上,連長痛罵姿勢錯誤,班長吼道從沒帶過這麼糟的兵,但連長一走,班長笑說沒見過這麼好的兵。隨後我們閃躲虛擬子彈,挖隱形坑洞,聽無聲砲響,朝金馬演員獎匍匐攻堅。

這或許是心理防衛機制,當作兒戲,跟痛苦的現實隔開。諷語私下流傳:人生可以是黑白的,不能是迷彩的;沒當過兵,別說你浪費過時間;當兵前智多星,當兵後派大星;標語「加入迷彩,人生精采」,改為「加入迷彩,無精打采」。

這更常是現實。各種操練確在演戲,演給長官看,演給自己看。而且不只人類在演戲。國軍雨衣稱為「雙濕牌」,意指裡外皆會濕,破布扮演雨衣。廁所跟水溝在演戲,有些廁所不得使用(免得變髒),有些水溝不得有水(免得孳蚊),純屬給長官督導時欣賞的裝置藝術。

士氣常是演的。軍人在承平時代想像戰火,入不了戲,冷眼旁觀自己作戲。天天白工,靈魂漸漸空了。我滿恨,但轉念想,外頭許多工作不也類似?辦公時間是扮工時間,多少職員假裝在工作,勤奮地打混,爭相演出加班到最後一個離開公司的戲碼。 

這類體會積累。我思索一切被剝奪後,我還剩下什麼?思索官僚制度的優缺;花一小時凝望日光推移;把苦嚼出甜;看見棉被折妥的莊嚴;看見自己的懦弱……二月我揣著種種體會結訓,移監南部後備單位。

移師更大的戲台。

國防很重要,和平靠備戰,我好期望國軍少演點戲。軍中大多是辛勤的好人,但制度壞,好人就壞了。

官兵集合時會多拍些照,日後偽裝別項活動的照片呈交。沒辦講習,卻有講習簽到冊,給大家簽名以應付督導。抽查時出動簧舌,嘴砲比榴砲實用。台灣聘雇最多演員的不是影視業而是國軍。

資源回收桶乖乖演戲,收時全倒進一個大黑垃圾袋沒有分類。營門進出簿冊上要寫體溫跟酒測值,從來沒量,倒有按規定打開後車廂,但僅作勢檢查,煞有其事覷一眼,演給高勤官的監視器看。

這源自繁瑣不務實的資料規定。高層想看,只好捨命陪軍子。花在製作戰備訓練資料的時間比花在訓練本身還多。聘雇大姊六十餘歲,每逢長假跟著寫五百字的不酒駕心得報告,雖然她連駕照都沒有。眾所皆知國軍愛做表面工夫。表面工夫做多,最後只剩表面。

當戲演多,更珍惜真實,比如七月強颱來襲,多位軍士官進駐各公所防災聯繫,我也脫戲服,換軍服,颯颯狂風槍林彈雨射穿身子,當兵近一年難得真正挨子彈,留下圓滿的彈孔。

退伍後我做不太演戲的工作。回想獄中種種,臥倒單戰場時痛得真切,添肌肉,忙備戰,戲終演成幾許真實。而外頭世界,生活與人際種種牽絆,有虛假,有掙扎,有限制。有時恍然感到一件事。

人生不過是在監獄裡演戲。

 
 
 
訊息公告
 
 
 
 
揭開 007 神秘真面目!
從事特務工作,生活就像龐德嗎?在軍情六處服務10年的凱特表示,真正的特工生活並不像龐德那樣多采多姿,實際上相差甚遠,政府不會提供超級跑車、快艇或任何時髦交通工具,他們其實經常搭乘公車或地鐵。

兩江一湖 乘高鐵徜徉山水之間
富陽位於浙江杭州西南,如墨色般詩意的富春江橫貫全境。近代文學家郁達夫在〈龍門山題壁〉詩中也如此讚美:「天外銀河一道斜,四山飛瀑盡鳴蛙。明朝我欲扶桑去,可許硯邊泛釣搓。」
 
 
 
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「聯合線上公司」或授權「聯合線上公司」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,
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。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,請【
聯絡我們】。
  免費電子報 | 著作權聲明 | 隱私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udnfamily : news | video | money | stars | health | reading | mobile | data | NBA TAIWAN | blog | shopping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