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福部日前宣布未來四年投入五十億元,在全台八十八個資源不足的鄉鎮興建住宿型機構,以避免「老人照顧老人」的長照悲歌,衛福部也與交通部合作,規劃以南港郵局部分空間設置綜合型長照機構,提供百床長照床位,這些回應民眾訴求的方案,真的足夠嗎?真的合理嗎?
衛福部投入的五十億元是獎勵興建的經費,換言之,也要有經營單位評估具有營運價值才會申請,這筆興建補助無法保障後續經營成效,這些資源稀缺的鄉鎮中,走到「老人照顧老人」情境的家庭,真的有能力付費入住嗎?這五十億元最後有可能用不完,而長照悲歌可能仍然繼續。對業者而言,重點恐怕在於經營,不僅是補助興建,換個角度思考,這四年五十億的經費若補助每位入住的長輩每月一萬五千元,剩餘差額自付,每年便足夠支付近七千位長者入住機構,比起獎勵興建所能提供的床位數還多。
什麼?就是因為現在沒床位,才獎勵興建?我相信,政府若宣布未來四年間投入五十億補助長照機構住宿費用,優先補助居住於資源缺乏區,相信這些床位很快就能長出來,可能從既有建築改建修繕,除了提供照顧場所域外,也活化這些區域的既有房舍,更能永續發展。
然而,除了資源缺乏區域外,其他地方就不缺嗎?近年來大聲疾呼政府支付住宿型長照的訴求不斷,這些呼聲不僅來自資源缺乏區,是一個普遍性的共鳴,即便是在都會區也欠缺住宿型長照資源。衛福部的規劃未能回應那些領到數百號號碼牌的家庭,當行政院各部會忙著盤點土地建築,希望與衛福部合作解決國家的長照困境時,這些部會可能沒想過,原來這些方案都非產業,交通部林佳龍部長所指銀髮經濟是門好生意的說法也顯得突兀。
二○○八年,韓國推動長照保險時,與台灣相同的是遭遇服務資源不足,而二○○○年規劃韓國長照的車興奉部長力主採取保險制,以經費挹注刺激服務資源出現,同步監測服務狀況,進而提升照顧品質。在韓國長照保險推出前,也曾推出《老人親和產業支援法》,希望企業投入長照基礎建設,而政府訂定各項給付金額偏低,企業反應冷淡。然而,在長照保險正式上路後,以明確經費挹注,許多各種不同類型的長照機構紛紛成立,照護人力由醫療移動至長照,甚至還造成部分醫療院所的緊張,而原本以健保經費居住於韓國「長照醫院」的住民也湧現一波遷住到「長照機構」的風潮。
車興奉部長曾與我分享,想布建社區與住宿機構的長照網絡,他判斷須建立明確財源與支付,鼓勵產業發展,開始品質或許不如預期,但有服務量後便可要求服務品質,建構長照服務體系。
同樣四年五十億,衛福部是希望經費轉給營建公司去蓋建築,還是希望讓長照機構能永續發展,盡快提供長輩需要的住宿型長照服務?非居住於資源缺乏區的長輩,面對那些看得到卻住不進的機構,難道不需要協助嗎?說真的,別蓋了!開放住宿型長照機構的支付,剩下的民間自己來,有困難再請求協助即可,政府真的事事都要自己來嗎?光評選申請補助經費的廠商與建案,可能就耗掉大半年吧!(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